近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经典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在线刊出了公司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的“Microhabitat features determine the tadpole diversity in mountainous streams”的研究性论文(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21003125)。
该论文以峨眉山18条森林溪流生境中的蝌蚪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蝌蚪群落的野外生态调查、微生境环境因子的数据采集以及个体性状的测量与分析,深入了解了峨眉山蝌蚪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微生境环境决定因子,同时从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两个方面探究了蝌蚪群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特征以及海拔和微生境环境因子对这种分布格局形成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蝌蚪群落的物种组成受到海拔和微生境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但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到微生境环境因子(如水体电导率、水体流速、水体pH、水温等)的影响,且其对各个多样性指数变异的贡献存在差异。该研究首次关注了温带地区高山森林溪流生境中蝌蚪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两栖动物的资源恢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高山溪流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公司2019级硕士研究生孙子健同学,苏胜齐教授和赵天博士(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为共同通讯作者;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University)秦建光教授为该工作提供了帮助。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700353)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9QZKK05010202)等项目的资助。
据悉,就峨眉山溪流中两栖类蝌蚪生态分化研究,渔业资源环境中心与成都生物所赵天博士紧密合作,2020-2021年先后有成果被《生态学报》《Ecological Indicators》《Acta Herpetologica》等学术刊物刊出或录用,并有1篇硕士论文获2020年度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
Fig4海拔和微生境环境变量对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对贡献
(审核:朱汉春)